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我院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admin 时间:2010-09-06 00:00 浏览次数:0

我院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CDK11p58和SSeCKS通过GalT-I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的研究

项目编号:81070275, 资助额度:32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炎症是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及创伤性脑损伤以及AD、PD等神经退变性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神经损伤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所介导的免疫级联反应是神经损伤炎症病理过程的关键。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GalT-I在神经系统炎症中发挥激活作用,而CDK11p58和SSeCKS在脑胶质中特异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并与GalT-I活性相关。为探讨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炎症激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价值,本研究拟:观察CDK11p58和SSeCKS在神经损伤后炎症过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探讨CDK11p58和SSeCKS影响GalT-I活性及其对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的调控作用;阐明三者可能形成的反馈调节机制和信号途径,以及在神经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中的分子调节的病理意义,籍以为脑损伤和老年神经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项目负责人简介


    鲁 翔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妇幼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科普与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健康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中心主任,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院长。
   长期从事老年心血管病防治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诊治,在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和老年健康保健预防方面有较高造诣,对老年高血压、老年心肌老化、心律失常、脑卒中、慢性高原肺动脉高压症等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有独到之处。多次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江苏期间医疗保健任务,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专著编写四部,现为《中国医疗前沿》、《江苏医药》、《江苏卫生事业管理》等期刊编委。1998年、2002年两次成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现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997年、2005年两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年获二等奖。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情况简介

编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1
何慧薇
副主任医师
硕士
脑损伤模型指导
2
钱佶
助教
硕士
糖生物学实验
3
刘正霞
博士生
硕士
分子生物学实验
4
张三明
讲师
硕士
胶质细胞炎症活化分析
5
周萍
主管技师
学士
动物实验
6
崔晓利
硕士生
学士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过程中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的表达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β1,4 galactosyltransferase I duringinflamm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项目编号:31070723, 资助额度:34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炎症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多种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 galactosyltransferaseI,GalT-I)及其糖基修饰在选择素等炎症相关粘附分子介导的炎症细胞向损伤局部浸润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探讨GalT-I在CNS炎症过程中的意义。课题首先分析在CNS炎症过程中GalT-I的表达及相关糖链合成与炎症相关粘附分子表达及糖基修饰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GalT-I表达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受炎症刺激后发生生物学行为改变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神经元的影响。再分析GalT-I表达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疾病模型病程之间关系,最后综合分析GalT-I在CNS炎症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课题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为CNS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项目负责人简介


   沈爱国,博士,教授,1968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998年获得该校人体解剖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2009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2002,2005,2009年分别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0年当选为全国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会员。目前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实验室主任。五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09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3035)以及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3KJB180109)等多项科研课题。目前主持的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488,3107072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156)。一直从事糖生物学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总IF>160。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情况简介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1
邵柏
副主任医师
学士
神经损伤分析
2
张三明
讲师
硕士
神经免疫分析
3
刘正霞
助教
硕士
胶质细胞功能实验
4
周萍
主管技师
学士
细胞生物学实验
5
张冬梅
博士生
硕士
分子生物学实验
6
康丽华
硕士生
学士
动物实验
7
朱琳
硕士生
学士
神经细胞培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纤维连接蛋白降解产物及白细胞介素1-β脐带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The molecular mechan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byFibronectin fragment and Interleukin-1beta for the differentiation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chondrocytes)
项目编号:81071480, 资助额度:31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炎症环境下的关节软骨一直存在障碍,是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受损关节软骨不贴附?是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在炎症条件下不能充分分化为软骨细胞?或者炎症环境下诸多因子损害组织工程化软骨?本课探讨炎症环境下的关节软骨修复,探讨炎症因子对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影响。
   炎性关节病损(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进行性破坏和继发滑膜炎症。软骨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是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及水份,正常情况下软骨基质合成与降解保持动态平衡,但在关节炎中软骨基质分解代谢活动失衡,出现胶原蛋白网络断裂、蛋白多糖降解等一系列进行性破坏表现。多种因素介入这种损伤的病理过程,包括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的改变以及遗传因素。
    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一直致力于关节软骨的修复,有大量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作为种子细胞,经过诱导分化成为软骨细胞,但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cells, BMSC)会因年龄增大和某些疾病的因素而逐渐失去增殖和分化能力。
   除了种子细胞来源的限制,其他制约组织工程软骨应用的一些瓶颈问题,如:与受体软骨整合度差,可能的原因是移植的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能力差;软骨前体细胞未能向软骨细胞完全分化,或者分化细胞软骨表型不稳定。
   本课题针对目前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存在的缺陷,选用更具软骨分化能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为种子细胞,验证其在炎症状态下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首次探讨纤维连接蛋白降解产物(FN-f)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并检测其可能的分子途径,为将来有针对性地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证据。
 

项目负责人简介


    沈 干 南医大二附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南医大研究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整形与美容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修复援助中心专家组成员、国际微笑行动整形外科医师组成员,韩国翰林医科大学特聘教授,韩国整形外科院医协会正会员。从事整形外科20余年,积累了4万余例整形外科手术临床经验,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医学贡献奖10余项,在各种权威杂志发表优秀论文180余篇。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情况简介

姓名
年龄
所在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项目中的分工
姚志文
29
南医大二附院
主治医师
细胞培养
刘正霞
28
南医大二附院
助教
细胞培养
陈建平
28
南通医学院
助教
分子生物学
史京平
36
南京医科大学
博士生
分子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组织工程软骨-骨复合移植物的仿生构建
 (Bionic Construction of Tissue Engineered OsteochondralComposite Graft)
项目编号:81071487, 资助额度:33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根据仿生学原理,构建表面为纳米海藻酸钠,底部为硫酸钙-梯度多孔明胶海藻酸钠混合的复合型支架为载体来模拟正常的软骨-骨组织;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并利用双室双模拟生物反应器同时对纳米海藻酸钠支架和硫酸钙-梯度多孔明胶海藻酸钠支架上粘附的MSCs进行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分化,最终构建出软骨-骨复合移植物。利用猪膝关节软骨-骨缺损模型对该复合移植物进行体内研究,采用影像学、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等方法评估该仿生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骨复合移植物修复软骨-骨缺损的效果。项目预期将揭示组织结构和环境的仿生化模拟对组织工程的重要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望解决传统组织工程化软骨-骨支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组织学、生物力学特性及与周围组织整合不良的难点,为仿生构建的软骨-骨复合移植物修复早期骨关节炎的软骨-骨缺损提供科学依据。

正常软骨及设计的组织工程软骨-骨支架示意图
图A 软骨胶原的层状结构(来源于《骨科生物力学暨力学生物学》第三版)
图B设计的软骨-骨支架;上层为纳米海藻酸钠支架,下层为混有CSC的梯度多孔明胶海藻酸钠支架


项目负责人简介


    于晓巍,1973 年11 月出生,博士,主治医师。1995-1999年参与南通医学院手部肌腱及腕动力学研究,1999-2002年师从徐州医学院汤押庚教授进行脊柱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2005-2008年师从上海交通大学汤亭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进行骨质疏松内固定生物骨水泥增强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研究。2008年至今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并于2010年7月师从颜德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和张长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行政主任)进行博士后研究。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发表和完成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2篇。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09449),RGD-纳米壳聚糖强化型生物骨水泥增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2010.1-2012.12,课题负责人,20万;江苏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H201008),联合基因释放的增强TCP对长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研究,2011.1-2013.12,课题第二负责人,8万;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年科技启动基金(QN200905),组织工程纳米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的机制研究,2010.1—2011.12,课题负责人,1.5万;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872131),生物型骨水泥增强股骨近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2009.1-2011.12,第一参加人;31万(排名第二);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支撑计划(08411950500),股骨近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增强的研究,2008.10.1-2011.9.30,课题的高级研究人员,25万(排名第三)。并申请国家专利一项。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情况简介

 

编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1
任卫平
副教授
博士
数学模型的反应器设计
2
黄野
主任医师
学士
负责动物体内研究
3
孙晓江
主治医师
博士
生物反应器组织培养
4
王峰
主治医师
博士
复合移植物生物学检测
5
彭兆祥
博士生
学士
生物力学检测
6
邱丰
博士生
硕士
支架制备、表征及优化
7
袁同洲
硕士生
学士
动物手术及关节镜检查
8
范磊
医师
硕士
软骨-骨生物学检测
9
钟毅
硕士生
学士
MSC转染和免疫组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mTOR signaling in podocyte dysfunction)
项目编号:81070550, 资助额度:35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足细胞功能异常是造成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始动因素。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足细胞发生去分化样改变是导致足细胞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调节细胞内蛋白合成及细胞生长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参与足细胞去分化及功能异常的发生与发展。本项目将观察不同致病因素对足细胞m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改变足细胞mTORC1信号通路活性对培养足细胞表型的影响;建立足细胞TS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分析该模型足细胞表型与功能的变化;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将探讨阻断mTORC1信号转导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足细胞病变及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本项目将阐明mTORC1信号转导在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中的作用及机理,为临床足细胞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项目负责人简介:


   戴春笋,男,现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研究中心教授。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997至2000年在著名肾脏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磊石教授及刘志红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与工作,与200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完成三年半博士后训练。其后分别与2004年和2006年被匹兹堡大学聘为ResearchAssociate及研究助理教授。申请人从事肾脏病研究工作十余年,先后发表相关SCI论文30余篇。近年来对足细胞发病机理的研究工作处于国际领先。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情况简介


 

编号
姓名
工作单位
项目分工
1
汤兵
南京医科大学
细胞生物学检测
2
武晓春
南京医科大学
分子生物学检测
3
闻萍
南京医科大学
细胞培养
4
徐玲玲
南京医科大学
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5
邱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
动物实验
6
陆文琪
南京医科大学
病理与免疫病理检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生物编码的金纳米棒探针多通道检测ACS标志物的研究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ACS biomarkers using biobarcoded goldnanorod probes)
项目编号:81000664, 资助额度:10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本研究在对金纳米棒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在磁性纳米颗粒辅助下生物编码的金纳米棒探针多通道的生物传感和检测机制,并将该机制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多通道和定量化的检测。检测的实现是基于不同生物编码的多种金纳米棒在同一液相体系中的光学吸收峰仍彼此独立,并且每种峰强度与其数量成正比。修饰在金纳米棒上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仅与特定的标志物结合,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通过免疫磁性纳米颗粒的辅助将与标志物分子结合的金纳米棒快速分离。通过测量磁分离后的检测体系与参照体系的金纳米棒的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反应标志物的种类和含量。上述水基的检测体系不需要繁琐费时的分离和洗涤过程,因而优于生物检测中的一些传统方法。本课题的研究还兼具普适性和与临床诊断相结合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拓展为诊断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同步诊断不同的断不同的疾病,极大方便临床应用。

生物编码的金纳米棒探针多通道检测ACS标志物的示意图


项目负责人简介


   郭志睿,男,1975年出生,现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师从顾宁教授。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金纳米结构的形貌控制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10篇。2008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进行博士后阶段研究,合作导师张寄南教授。2010年出站后入南医大二附院工作。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对于金纳米材料与抗体结合及生物传感检测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发表和完成研究论文6篇,累计SCI影响因子13.274(为2009年SCI统计结果)。承担项目情况:2004~2007年主持研究国防科工委下达的军品配套预研项目:波导管内壁镀银层防腐蚀纳米材料;2005~2006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单细胞光学信息检测的癌症及早诊断技术研究(9040602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物分子的电磁控制(60371027)的研究工作;2009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090451236)。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提纯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情况简介
注:下述人员工作单位均为南京医科大学


 

编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1
顾春荣
助理研究员
学士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筛选
2
刘静
硕士生
学士
ACS标志物的检测
3
刘强
硕士生
学士
ACS标志物的检测
4
韩学府
硕士生
学士
纳米颗粒与抗体的结合
5
谢昀池
实验员
学士
金纳米棒的制备及修饰
6
周坤
实验员
学士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修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Klotho基因通过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探讨
项目批准号:81001076   资助额度:20万(人民币)
项目摘要:
   近年来对klotho基因的功能研究提示其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klotho基因的低表达与肝癌的进展相关,提示klotho基因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由于klotho蛋白可结合Wnt配基抑制Wnt信号系统激活,而Wnt信号通路尤其是Wnt1/β-catenin经典通路的异常活化参与肝癌的发生,提示klotho可能通过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此,本课题组以正常肝细胞系L02及两种代表性肝癌细胞系SMMC-7721、HepG2为研究对象,结合使用RNA干扰、过表达载体技术上调或下调klotho表达,Wnt1/β-catenin通路激活剂Wnt1、抑制剂Wnt1抗体激活或抑制信号通路,建立细胞模型,探讨klotho基因通过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
项目负责人简介


   黄曙,女,1979年生,博士,消化医学中心主治医师,讲师。2001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免试进入南京医科大学进行硕博连读,从事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期间参与3项国家

上一篇:省厅专家调研我院新农合工作
下一篇:精品战略管理 全面提高能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校长樊代明院士来我院讲学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南京市姜家园121号电话:025-58509900 苏ICP备20240951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