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栏目

医疗动态当前位置:回收栏目>>医疗动态
光明日报报道我院转化医学研究成果

作者:admin 时间:2011-02-09 00:00 浏览次数:0

光明日报报道我院转化医学研究成果

 

    1月31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我院消化医学中心转化医学研究成果。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备受热捧的理念,它旨在促进实验室技术向临床应用转化。据了解,我国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20%,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不足8%,许多医疗器械都只能依赖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研制出了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消化道支架并将其产业化,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医学科研与临床的大舞台。

    小支架,意义大

   何谓消化道支架?消化道支架适用于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进食困难的食道癌患者。消化道支架就是为解决晚期食道癌狭窄患者不能进食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范志宁博士解释,“也就是说,由于食管肿瘤造成阻塞的食管内安装一个管子,患者的吃饭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研制并投入生产的医用腔道网状支架(内覆膜),开辟了国产支架的先河,获批了第一份中国支架生产许可证书和第一份欧洲市场准入证书。目前,这一中国制造的小支架,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广泛销售和应用。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所谓的内覆膜网状支架,直径不过2厘米,长约7厘米。也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支架,过去只能靠进口,一个约1.5万元,而现在该中心研制的支架,售价仅为同类进口支架的1/3,即治疗1例病人可节省约1万元。据了解,该支架连续20年获得霍普金斯等世界一流医院的临床验证,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也盛赞该支架研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全世界的临床应用表明,此网状结构内覆膜支架已经在植入、防移位、封堵等方面均显示了较裸支架、外覆膜金属支架、塑料支架等明显的优点。作为物美价廉的国产支架,对于节约国家、个人医疗费用,符合我国国情,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有重要意义。”范志宁说。

    小支架,功效大

   对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的张发明博士来说,2010年1月15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上午,他在美国著名的港口医院遇到一位来复诊的印第安老太太,70多岁的老太太10年前因主气管塌陷,接受了植入镍钛记忆合金单丝网状气管支架的手术,而这个支架正是由范志宁主任等人设计的。

   张博士告诉记者,当他看到那位老太太植入支架的档案记录时,他由衷地感到震撼。“即使是今天,在其他发达国家给病人植入‘中国制造’的植入类器械,也是很罕见的,而我们自主研发的支架能在十年前就被连续20年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医院应用,真的很难想象。”

   在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病房,记者遇到刚做过支架植入手术的张大爷。今年81岁的张大爷食管癌放疗后引起食管狭窄,吃不下东西,经张博士给他植入了食管支架手术,手术后两天炎症就消失了,吃东西也正常了。

    小支架,魄力大

   尽管该中心通过支架研究,在医学转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据了解,该中心范志宁、季国忠、张发明等10名博士和大量硕士,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开展了关于纳米银抗菌支架、生物芯片控制神经反馈调节减肥、治疗糖尿病等项目的研发。仅2010年,中心就申请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十多年来,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举办了数十次国内外会议,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支架植入技术人才,可检索的国内外各单位发表该支架植入研究的论文共达55篇。目前,该中心共获得4项国家专利,并已全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我们研制了第一代食管金属支架,也就是裸支架;也研制开发了第二代支架,也就是覆膜支架,包括各种防反流设计。这些产品现在一直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是,技术在发展,医生和病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已经致力于第三代金属支架,也就是载药支架的研究。我们会将支架研究进行到底,努力使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能普及到临床治疗中,把更多的‘中国制造’推向国际。”范志宁主任说。(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 张金凤)

 

光明日报电子版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01/31/nw.D110000gmrb_20110131_6-06.htm

 

上一篇:张发明博士呼吁关爱住院老人
下一篇:小儿烫伤增加,家长要学会处理得当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南京市姜家园121号电话:025-58509900 苏ICP备20240951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