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认认真真学看病——本院职工的认识

作者:admin 时间:2009-06-02 00:00 浏览次数:0

学看病、会看病、看好病

           

鲁翔院长在全院范围内倡导“学看病”,其意义远在“学看病”三个字之外。一般情况下,只要拥有完善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实践,就可以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一个能给人看病的医生了。然而,要会看病、能看好病,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病人信得过的医生,乃至于成为一代“名医”、“大家”,仅仅满足于上述两个方面、满足于能够看病那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但决不会是“大家”。

要成为“名医”、“大家”,首先,得有完善的人格。所谓完善的人格指的是对于患者我们要一颗同情,怜悯之心。社会上习惯将病人称为弱势群体,那么对于弱者我们应该给予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很多医生由于每天有大量的病人需要接诊,所以往往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很不耐烦,常常草草了事,甚至从头到尾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病人一眼,这让患者很没有安全感,感觉你在拿他的生命开玩笑。如果试想一下别的医生如此对待你的父母家人,你能乐意吗。人人都说医者父母心,我们应该有颗博爱的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认真去对待每一个病人,讯问病情,认真倾听,适当检查,合理用药。医者,如果被金钱迷惑了双眼那是很可怕的,我们要向很多真正的“大家”那样,做有良知、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医生。

其次,还要有长足的兴趣。所谓长足的兴趣即对医学的热情以及耐心和恒心。医学的纷繁复杂自是不必我多说,想要做一个好医生,就要充满热情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在枯燥乏味和失败中坚持而不失去耐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攀登医学的高峰。北京天坛医院的王忠诚教授,在中国神经外科学十分落后、研究环境又十分恶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从刚开始在死人身上实践再到运用到实际临床中,他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一点一点的赶上世界先进行列,并且最终在神经外科的脑干肿瘤领域成为了领先世界水平的“大家”。

再者,很高的悟性亦是“名医”、“大家”们共同的特征。很高的悟性是成为医学大家的重要条件。悟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有许多从医者穷其一生终碌碌无为,与其对医学的悟性太差有很大关系。然而我之所以将其放在第三位,还在于先天固然会影响一个人,可最主要还是要看后天的努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下足功夫,再好的悟性也难保成为“名医”、“大家”。

不是每个医者都会成为“大家”,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从医者都认真向医学“大家”看齐,虚心学习医学“大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人品,努力的完善自己,就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会看病”的德医双馨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消化医学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范志宁

 

 

  “学看病”很有必要

 

对鲁翔院长提出的四大任务之一“学看病”,我个人认为:很有必要。医学乃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病家关心,医者上心之学也。看病也是一门学问,于病家,于医者,值得深究。回首近二十年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经历,感触颇多,时常对同伴讲,当医生容易,当一个好医生不容易;看病容易,及时把病看好不容易;看病不光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好好学,精实践,勤思考,多总结。

医生该怎么看病?怎样才能看好病?第一,重视“听与问”。要学会当一个忠实的听众,给患者一个相对充分的时间,讲述自己的不适和他自己认为的“病情”,甚至允许患者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痛苦的针对性陈述。我们要善于从他们的“絮絮叨叨”中,收集有效的信息,在自己的脑海中迅速搜索每一症状的相关疾病谱,综合患者的病史特点,分析得出患者比较有可能的几种疾病,反过来追问患者发病以来的一些症状和病情演变,补全我们需要的一些“信息盲点”,再次分析,完成“初筛”。

第二,严格而规范的体格检查。根据初步的分析结果,决定要进行体格检查的系统、器官,既要全面,也要重点突出,更要严格规范。全面的目的是杜绝疏漏,寻找意外发现;突出重点的目的是搜寻阳性的体征;严格规范的目的是保证体检的有效和证据的有力。综合体检结果和初筛情况,系统分析,完成“次筛”。

第三,适宜的辅助检查。需要检查的项目可能有很多,也都合理,全部去检查一遍,甚至不能说你错,但是有点过。这里涉及到病情的需要及病人的利益,同时也涉及到医生的技术及医院的利益,还涉及到医德和人文关怀等,选择合理而又必须的,可谓适宜,检查结果可鉴别诊断,或对诊断直接提供左证。至此,诊断信息及基本证据齐全,综合分析,得出诊断,完成“再筛”。此为看病。明确诊断后,就是选择治疗方案,遵循规范,结合经验,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每能凑效。当然,外科疾病还要看外科医生的手上功夫,它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正所谓内科医生药到病除,外科医生手到病除。此外,医生不但要开具药物处方,还要开具饮食处方和健康生活方式处方,把治病和防病结合起来;此为看好病。

 

                    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 仇万山

 

                   

        只有认真“学看病”,才能真正“看好病”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从乡下长途跋涉来到省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医院挂了一位专家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第二句话说:“没治了。”第三句话说:“回家吧。”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求求您了。”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

上面的这个故事不是虚构,而是真实的案例。我们叫它“四句话说死病人”。因为这位农民患者,还没出医院大门就一命呜呼了。近几年鲁翔院长一直强调要要夯实医院基础,之所以将“学看病”放在四大任务的首位,就是因为医院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病人看好病,而“看好病”里面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只是会写处方、会开刀就能看好病的,我们许多的医生就像那位四句话吓死病人的专家一样,不要说“会看病”,就连起码的“会说话”都没做好,又怎么能给病人看好病呢?所以就必须从“学看病”开始,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去学会看病,学会与病人交朋友,加强与病人沟通等。在这里“学会说话”应该属于“学会看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生们“不会说话”。在许多医院、许多时候,这样的医生实在不是少数。我们许多医生不懂得怎么去与患者沟通、如何去回应患者。回应,其实就是给与相应的行动。比如病人脸部表情紧张,那么医生要以安慰的话来回应;如果病人表现得很希望得到救助,那么医生首先要用语言和表情回应以努力帮助。没有回应相当于漠视。只能给病人心情雪上加霜,不仅对病情没有帮助,还会使得医患关系恶化。

在行医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医生学的东西太多了,与病人沟通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诸如耐心、细致、爱心、奉献、医德、规范等等,都是需要我们终身去学习的,还有那些垂名青史的医学“名家”、“大家”如:扁鹊、华佗、白求恩、华益慰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学看病”、“会看病”,应该成为我们一生的追求,成为我们神圣的使命

 

                         人事科副科长   许立新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当面对一个病人的时候,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是否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你是否跟踪或阅读了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你是否准备详尽了解该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信息乃至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换言之,你是否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践”(《外科学》第6版,第4至5页,裘法祖谈怎样学习外科学中的第1、2两条)落到实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我们就应该学习、认认真真地学习。

鲁翔院长反复强调的“学看病”,其实质就是要我们这些临床一线的医生不断的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向那些真正的“名医”、“大家”学习,学习他们虚怀若谷、德艺双馨的“名家风范”,学习他们视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医德。还记得鲁翔院长曾在教学中期检查会议上,对实习同学讲过这样一席话:“……我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一定要做最认真的……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每一位医生都具有成为“名医”、“大家”的可能,关键就是看我们能否把握自己的命运,正确的面对我们的人生。

我们不必抱怨没有毕业于世界名牌医科大学,没有在美国、欧洲、日本甚至台湾、香港当医生,没能在国内知名大医院工作,也不必抱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总之,不要为自己不求上进、自甘平庸找任何借口。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机会。我认为,梦想加努力可以使我们做得更好,我们的消化内窥镜中心、儿童医学中心全省一流;我们骨科科的袁同洲医生在医疗援助绵竹工作中,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四川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与特别表彰。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只要我们认准目标,脚踏实地,不断地拓展医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人格操守,我们完全可以赶上和超过那些一流的知名大医院。“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我们既要认虚心“名医”、“大家”学习,又要敢于向“名医”、“大家”挑战,赶超“名医”、“大家”,争做“名医”、“大家”。只要我们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看病”、“看好病”,就完全有可能完成这一“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骨科主治医师  陈  琦

 

                  护士也要“学看病”

 

学看病、看好病是我们二附院鲁翔院长对全院医护人员提出的四大任务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永恒的追求。也许,有人会问,身为医生已经在给人看病了,怎么还要学看病呢?古语云“学海无涯”,“学看病”当然也是永无止境的,许多“名医”、“大家”,终极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学看病”,像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苗毅教授,从事临床外科三十年,已经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医学名家,业内口碑极佳,工作作风严谨,然而,他却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苗教授作为“大家”和“名医”仍在不停地“学看病”,对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来说,怎么能不为之感动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学看病”呢!

我是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深知护士也是医院工作的主体,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生存和发展。护理工作看似平凡,但要做好却很不容易。就像苗教授说的那样,职业没有贵贱高低,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别是在于它们的目的是否高尚,工作态度是尽心、尽力。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却有长年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地奉献。

在近阶段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前提下,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认认真真“学看病、看好病”更有其现实意义。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总能体察到党和政府对医疗改革的重视和高度关注,要彻底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必须从我们医务工作者自身做起。为此,我们鲁翔院长提出了:护理队伍的“学看病、看好病”,应该体现在“专业、服务、安全、创新”上有自己的品牌,要在服务理念上更上一层楼,更加重视细节管理,因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因此,作为医疗工作中“三分医、七分护”的护士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护理方面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练技术,从小事做起,苦练基本功,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端庄的仪表、将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融入为病人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中。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

普外科九病区护士长  钟小溱

 


 

上一篇:向“名医”、“大家”学看病
下一篇:二附院带了个好头——来自同行的声音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南京市姜家园121号电话:025-58509900 苏ICP备202409518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