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教学科研

科研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新闻 >> 正文
我院姚昊教授团队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者:科技处 时间:2025-04-11 09:19 浏览次数:

2025年2月,我院麻醉科姚昊教授课题组联合南京大学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所陈玖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马大青院士,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目得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纪木火主任、心外科李庆国院长与影像科李海歌主任的紧密合作支持,成果以 “Cardiac surgery with valve replacement temporarily disrupts the hippocampal memory network” 为题在国际麻醉学顶级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中科院一区,IF=9.1)发表。研究发现,瓣膜病患者在术前表现出海马与双侧楔前叶、右侧中扣带回及旁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增强,提示在慢性心脏功能受损状态下,脑网络可能存在功能代偿。术后第7天,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海马功能连接显著下降,伴随记忆功能受损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表明全身炎症可能介导了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然而术后30天,患者海马记忆网络恢复至健康对照水平,术前代偿增强的功能连接亦恢复正常。

本研究提供了瓣膜置换术不仅恢复心功能,还可促进脑功能重塑的证据,突显了手术干预在神经可塑性调节中的潜在作用。这一发现深化了对瓣膜病患者心脑交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探索心功能改善介导相关神经网络重塑及认知恢复提供了重要神经影像学证据。

 

研究结果

参与者特征和手术参数

43名接受筛查的患者中,4名自愿退出研究,4名因图像质量欠佳或头部过度运动(累积平移或旋转> 3.0 mm或3.0 mm)而被排除。由于头部过度运动,一名健康对照也被排除在外。最终分析并报告了来自35名参与者和29名健康对照的数据(表1)。34名参与者在术后7天参与随访,25名参与者在术后30天参与随访。缺席的原因包括不感兴趣和头动(补充图S1)。 

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BMI)、认知功能和炎症水平无显著差异(表1)。VR组的参与者LVEF低于对照组。此外,8名RASS评分为-3或以上(对言语刺激有反应)且CAM-ICU阳性的参与者被归类为谵妄,而所有人都在手术后5天内完全恢复。由于过度的头部运动,一个谵妄参与者的fMRI数据被排除在进一步的分析。列出了28例非谵妄和7例谵妄受试者的基线和手术特征(补充表S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姚昊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在既往工作基础上的重要突破,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探索瓣膜病相关神经适应机制及其术后可逆性提供了关键证据。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姚跃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姚昊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马大青教授、陈玖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南京鼓楼医院专项基金项目的资助。

上一篇:张发明教授团队发现同种不同株的大肠杆菌通过结构变异影响果糖代谢加重肠炎
下一篇:我院周祥教授团队揭示环状RNA circ-0001283调控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

版权所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南京市姜家园121号电话:025-58509900 苏ICP备2024095186号-2